Tag Archives: 紅VAN

我的年度港樂總結 2014 – 電影歌曲篇

2014年在港掀起話題的華語電影,撇除劣質的合拍片外,都與本土二字息息相關,
可惜想講的多,深度卻少,最精彩的亦非來自本地,而是電影市場步向成熟的另一個島嶼;
來到年尾有了真正深情的香港地道片,卻又乏人關注而默默退場。

幸好還有一眾電影衍生的音樂作品,
有些比電影本身更精彩更值得探討,有些為電影作了難忘的點綴;
九首華語歌曲,兩首來自港台兩地的愛情故事,其他都是給城市的情歌。

KANO
(勇者的浪漫 – 陳柏宇 / VnP)

2014mt3

台灣興起本土主義,追溯歷史之源,找到了這個靠棒球闖出寶島的真實勵志故事;
來到香港就有廣東歌的聲音去打氣,
雖然沒有原版本的種族融和那樣震撼,在2014年還是有其時代意義,
《KANO》伴隨台灣人走過太陽花學運,同樣在香港的佔領區留下痕跡。

中段的「啦啦啦」太有團結大合唱的氣勢,配合歌末原住民的吶喊,
重現電影中的熱血畫面,亦想起電影外仍在為理想奮鬥的熱血青年 –
「不要想著贏,要想不能輸」是兩地共同堅持的精神理念,是屬於年輕人的《勇者的浪漫》。

金雞SSS
(世界變了樣 – Supper Moment, 美麗新香港 – My Little Airport)

2014mt12

儘管電影為求「和諧」而採取各打五十大板式「中立」立場,
企圖諷刺支持或反對政府的示威者都有收受利益,更有抹黑長毛在立法會只搞事無實務之嫌,
這部賀歲片唯一 (或唯二) 值得欣喜的地方,就是選用了兩組獨立樂隊的歌曲去呈現社會現實。

《世界變了樣》是哥頓(張家輝飾) 對自己原則已不合時宜的領悟,
是舊價值觀在香港已經崩塌的感慨;
《美麗新香港》則是阿金(吳君如飾) 思念哥頓的心情,等同港人懷念從前的香港一樣,
怎料到哥頓出獄後,阿金才意識到他不是想像中的救星,
香港早已不是阿金、哥頓及香港人的地頭。

兩首歌曲兩種情懷,《世界變了樣》用力呼喊的心底實仍有希望;
《美麗新香港》看似輕描淡寫,實是無奈絕望。

那夜凌晨 我坐上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
(街口有落 – Shine)

2014mt4

名符其實的 MK 揸fit代言人 Shine 在佔領旺角發生前,已先行在黃偉文的歌詞預言過,
碰巧2014年再次遇上有關旺角的題材,不但在歌曲唱出還在電影演出。
《紅VAN》的故事當然不止於講旺角或大埔,已是當下的香港社會,
高登小說的本土元素再大膽,紅色雨水的隱喻帶來的視覺震撼都不及《街口有落》所描繪的意境。

盧凱彤與李端嫻的迷幻編曲帶領聽眾進入異境,黃偉文滲入炸掉原有海港找新住處的提示,
「我內心雖討厭 但這仍是家」,只是方舟若早吞沒,覺醒可能已太遲。

香港仔
(目的地 – 黃耀明)

2014mt5

又一個主題曲大於電影的創作。
彭浩翔終證明了他在賣弄小聰明與低俗笑話外別無其他,
《香港仔》故事支離破碎,人物關係堆砌,
難得有點靈光的,是馬路告示牌「所有目的地」的觀察 –
這個地方,真有一個位置可以通向所有目的地?

片尾才娓娓唱出《目的地》的意思,
電子樂的重節拍是香港人迷失的困局,到最後也似乎沒有圓滿的終句;
過去已遠飛,未來不能知,唯一擁有的只是當下,
就跟十年前《麥兜菠蘿油王子》的麥兜所說的一模一樣,
香港人這十年,兜兜轉轉仍在中轉站,始終無法走出一片新天新地。

分手100次
(不再說分手 – 王菀之)

2014mt6

大概香港再拍不到輕狂純真的愛情了。
開首以為這部是喜劇為主,怎料愈看下去愈覺苦澀,
生活化的寫實,打破浪漫的想像,《不再說分手》既不煽情,但已失卻最初的甜蜜,
王菀之淡淡然唱出了難以割捨卻變了質的情感。

《分手100次》以這首歌曲伴隨過馬路的片段為影片作結,歌詞與畫面完美的連結,
從前為她停留的他,頭也不回向前走; 她緊緊跟隨,只為重牽分過的手。
愛情的死亡盡頭,也許就是這個狀態,連分不分手都再不痛也不癢。

等一個人咖啡
(咖啡在等一個人 – 周慧敏)

2014mt7

這邊廂香港浪漫浮誇不再,那邊廂發現原來童話故事都在台灣的九把刀筆下,
狂想有如周星馳二世,不同的是,星爺以低級笑話包裝一往情深,九把刀卻是反過來,
只是不能否認兩者都為其作品注入了真誠,娛人又娛己。

又難得請到香港玉女掌門人出山,周慧敏的女神形象依然有其風采,
現實婚姻如何也就無人計較,只要電影內的她夠清純,觀眾自然代入無誤。
《咖啡在等一個人》為老闆娘度身訂造,老闆娘這角色也是為周慧敏度身訂造,
回到九十年代的昔日美好時光,商業電影與流行曲的功能不就在此嗎?

點對點
(早班火車/點點對點 – 顏培珊)

2014mt89

當黃雪聰與小雪老師相遇上,相對望,電影就在此戞然而止,
《早班火車》的幽幽歌聲響起,讓餘韻在發酵。
剛才還在說香港電影不再單純,
年尾就被這清純簡潔的《點對點》憾動了心靈,帶來了驚喜。

閒適、慵懶,慢活的特色都在《早班火車》中活過來。
相比家駒的原來版本,這一趟旅程節奏放得更慢,聲音更輕更柔,
跟電影緩緩展開的步調一脈相承,沒有畫面只有字幕,反能擴闊幻想空間,
想像他們知悉彼此是有心人後的下一站會到那裡,會有下一個交通工具的交錯嗎?
可說沒有了《早班火車》的《點對點》將會是一個不完整的小遺撼。

《早班火車》是延續電影到文本以外的浪漫,
《點點對點》則是市井佻皮的點題之作,唱出小雪認識香港的故事,
找尋不同線索點連圖案,牽引緣份,同時帶領觀眾去參與這場遊戲,
教熟悉的人勾起親切感,教陌生的人勾起好奇心,一同去感受本土情懷。

年頭羨慕著對岸有寫給自己人的勵志情書《KANO》,
幸好年尾原來自家出產也不失禮,有著貼身共鳴的《點對點》,
只是好的電影,美的音樂,都需要有心人來領會,下一位會是你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