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樂評選 2020 得獎名單及短評

從每年香港樂評選得獎及入圍名單回顧,可以感受到樂壇近兩三年的回春,主流與獨立界別都有了百花齊放的新氣象。2020年度的得獎名單,更是加入樂評選評審以來,個人最滿意、最多心水當選的陣容。只是面臨社會大氣候變遷,表達自由空間愈來愈狹窄的環境下,祝願香港音樂的生命力不會因為審查而萎縮,可以成為捍衛自由的文化堡壘。

現補上今年初貢獻的推薦短評:

香港樂評年度男歌手
馮允謙 【 DETOUR 】【 AWAKEN 】

“Gotta have faith, gotta create, gotta be patient.”

信念、創作、堅忍:《A New Day》的歌詞已點出馮允謙2020年大熱大勇的三大要素。作為樂壇耐力賽的跑者,經歷巨聲鋒芒、轉會前低潮,才有繞行(detour)看沿途風光的感悟;作為信仰的追隨者,得以覺醒(awaken)的正面姿態面對末世恐懼。而怎樣將這些心態化作和弦,就是其創意的見證。

Jay的歌唱實力,盡現在其揮灑自如、節奏流暢的ad-lib演繹。更難得是他一路走來保持着其天真的「乖乖仔」個性,使其歌聲有着像和煦陽光的祝福。就算心靈置身冰川,聽着也可暫且忘卻當下,融化於這擁吻中,餘溫良久不散。

亂世之下,單純也有被利用的隱憂,祈願他的靈魂得保守,不受塵俗染污。

香港樂評年度唱片
YOUNGQUEENZ 【神隱 SPIRITED AWAY】

世間滿是苦難與罪惡,人要尋問神藏身哪裡;同時要轉向內在,反思着「我」自身一樣在隱匿與逃避的帶罪處境,正是【神隱】名義所指涉的兩重層次。潛伏多時的YoungQueenz將其自我思考與對話,置放於穿梭古今中外的樂風與典故之中:聖靈/邪靈的召喚、沉鬱/激烈的情緒轉換;希望/絕望的辯證、個體的自由卻痛苦的見證,既超脫物外,亦體驗入世,呈現着混濁、矛盾、複合、難分彼此又相互碰撞的狀態。不論其世界觀及音樂視野,【神隱】都絕對稱得上本地樂壇的年度奇葩。

入圍「香港樂評選2020年度唱片」Top 5
南洋派對【南洋派對】

正所謂「心情好,聽南洋;心情唔好,聽南洋」,【南洋派對】能以澎湃音色令興奮情緒更高漲,能以抵死歌詞驅走愁緒。呢張唱片就係最草根本土嘅聲音,展現香港人嘅靈活,面對每日貼身嘅生活煩惱,無時間搞嘢、唔明女人諗咩嘢、死催爛催都等唔到舊嘢,仍可以苦中作樂,將不滿、不解化為創作養分同小趣味。若果我哋註定要喺底層掙扎,咁就一齊做最好嘅垃圾!

入圍「香港樂評選2020年度歌曲 」Top 5
《黑夢》 White Dimension

2020年對極權作出最直接控訴與咆哮的一曲,「暴政出暴民」正是2019街頭「沒有暴徒,只有暴政」的迴聲。單薄、模糊卻堅定呼喊的人聲、鮮明搶耳如悲鳴電結他效果,皆指向亟欲釋放的發聲慾望。副歌的憤慨、過場的沉澱、尾聲的希望, be water般靈活轉換的狀態,奏出香港人這兩年間的心緒跌宕。最終依然是樂觀的期盼,明亮的聲音擺脫黑暗紛亂、自我沉溺的音樂氛圍,向我們招手,籲同路手足一起回到初衷,並肩前行。

香港樂評選’2020 | 得獎名單

年度男歌手 馮允謙【Detour】【Awaken】
年度女歌手 Serrini《Diamond Mine》【Gwendolyn】歌曲系列
年度樂團 RubberBand【i】 《Run Run》
年度新單位 南洋派對 N.Y.P.D.
年度躍進單位 陳凱詠 Jace
年度歌曲 Serrini《網絡安全隱患》
年度旋律 林家謙《一人之境》(林家謙)
年度歌詞 王樂儀《阿茲與海默》(黎曉陽)
年度編曲 RubberBand & 雷柏熹《每道微小》(RubberBand)
年度唱片 YoungQueenz【Spirited Away 神隱】
年度樂壇事件 疫情重創本地現場演出 網上付費音樂會成新趨勢


不想說明 只想反應 —— 二〇二〇的眾樂喧嘩

2020年,世事荒謬、胡鬧、墮落到一個地步,彷彿不能再以任何字典中找到的語句足以確切形容;黑白不分的,固然難以溝通;同路人在大是大非大命題下也有不同枝節的分歧,三言兩語無法說清。要超越文字的爭拗、口號的圍爐,或者以音符、和弦組成的純音樂世界,更能純粹地表達情緒跌宕,更貼近我們渴慕覓尋的真理。

海島小輪 《清晨的步行》 MV截圖

影像聯繫 城市想像

十年前的【志明與春嬌】原聲將法蘭西式情調在地化,後巷點煙、膠袋飄浮,港式生活都成了一幕幕愛的定格;再早十年有【花樣年華】優雅卻淡淡憂愁的弦樂,教人聯想起穿着旗袍的女子在樓梯間拿着飯壺慢走的姿態。影視作品配樂向來能跟地方的空間連結,這年頭【幻愛】、【金都】的拍攝與譜曲的締結,正是在鋪陳着香港地區特色的印象。

【幻愛】主題樂《Love Beyond Morals》從帶點神秘詭異的開局,慢慢滑進平順的琴音,然後幾回反復,都有着新一種樂器協奏,鋪墊多層次的情緒,正如電影刻劃的愛情,令人不安到甜蜜再到悲劇發生等劇烈的轉換,與新界大西北的輕鐵站、行人隧道的浪漫化畫面結合的幻象,對照現實潛藏的殘酷與醜惡。

相對【幻愛】的沉重卻虛幻,【金都】則輕盈而踏實地刻劃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」的太子金都商場,以及作為港女代表的鄧麗欣(張莉芳)。清淡、偶有幽默的調子,很適合這個女性「都應該要獨立」的故事。

更難得的是這年度還有久違的港劇原聲大碟,並衍生了同名演奏會,乃來自Mike Orange主理的【歎息橋】。劇集的運鏡與節奏故意跟觀眾拉開距離,更突顯音樂的可親,並脫離附屬影像的屬性,自成一獨立創作。全碟主要貫穿於小提琴拉奏與結他彈奏,遊走於希望與絕望之間,如《Is It Just A Dream》像向【花樣年華】致敬般,表現那種男女關係拉扯的張力,不困在泥沼的累贅,而是帶點曖昧與誘惑;輪到來自暗黑改編《Canon in D》的高潮位,就顛覆原曲反復平常中見活力的主題,套進角色走入死胡同的困局。最為人熟悉的片尾樂《Rainbow Bridge》回到介乎兩者之間的平衡,不完全向低谷走,卻也不是積極的正能量,大概就是人走到橋上看風景,遠離起點又未到終點的狀態。

江逸天為現代舞編配的【City of Strange】雖不全是純音樂創作,幾段重點樂章都配上人聲、獨白,只是沉鬱音樂氛圍的突出,始終蓋過要聽清字句的衝動,跳出了本身配搭舞蹈的設定,更能自由勾起不同畫面的想像。經歷過2019街頭的慘烈,到2020年的閉關,香港漸變成一個陌生的城市,情緒(emotion)、回應(response)都無從表述,唯有在樂曲中展現,【City of Strange】這專輯正是一大示範,跟很多同年獨立音樂的創作,都滲透着「墮落」、面前漆黑一片看不見的意境。


CY Leo 何卓彥的【Angel and Demon】以口琴吹奏的形式同樣呈現我城沉淪,當中《Tears》的旋律更似是對台灣經典電影【悲情城市】主題配樂致敬,只是昔日台灣的二二八,今日命運之輪轉到香港之上。有關揭穿社會謊言的主題,對表演者曾墮騙局的個人經歷而言,必更有共鳴。見識世途之險惡,卻沒想過可這樣明目張膽,無遮無掩的在文明面前肆虐。去年點評《圓謊》編曲時曾道「謊言就是疫症」,這可從何卓彥的音樂編排中再次充分體驗。

關於城市的想像,還可用簡約線條切入,所指的是More Reverb在2020年最後一日推出的【asterism】。【asterism】的音樂與影像緊密難分,顯然《一念無明》導演黃進作為樂團成員,有為其視聽效果作出一定貢獻,亦在拍攝上得到更多專業才能之助。像雨灑的白色線條帶出《本質》在其音樂會時的樣式;《入侵》錄像卻在一片白色下填污了黑色的墨,然後逐漸擴散到黑色主導,剩下白點作抗衡。黑與白的混沌在電結他聲環繞下循環,直到最後的清脆鼓聲、環境聲效漸變衰弱,回歸原有顏色。若結合數年前《Glimpse》的畫面,這三首樂章在專輯的順序已可構成一條短片,《入侵》後我們還可跟着聲音提示,再深入《Cold Cave》白線條方塊組成的洞穴、代入《Weather Man》跨越各種人為的暴風雨設定。

與【asterism】同具激發影像聯想力量,卻展示相反向度的,是Jason Kui的【Naka】,不統一縈繞着同一效果,整張專輯不斷有新驚喜去體驗,多元、佻皮而玩味,澎湃極致後又冷卻再循環。《Splash!》與《Pixel Invasion》的打鼓節拍、結他獨奏,都在在表現動感,有如電子遊戲破關的氣勢;到《Naka》在對比之下像回歸田園氣息般平和,如同名字般起中介作用。再後續如同大對決的鋪排,《Dance of Awakening the Spirit, Pt. 2: The Ballad of the Headless Horseman》的主調頗有《猛龍特警隊》影子,怎料又旋即變奏,後期還添上意大利粉西部片式的器樂,全曲就這樣交叉着樂迷預期般層層遞進,正是專輯曲風變化的縮影。

土國際 身份自由

拋掉了語言的音樂媒介,也不一定要倚賴影像,而自成一片「音景」。不論宣揚本土意識或普世價值,音樂本身就是載體。當我們說着保育廣東話、香港歷史建築時,香港是否也有自己的聲音,並有留存的價值?

hirsk的【nosta/gia 噪噪噪噪切】似乎局部證實着,單從聽覺辨別,也可以聽到香港內容。自動櫃員機的按鍵與出鈔票的運作聲組成了《撳錢》;將密集的屏風樓音檔化就變成《天空之城》;當然我城的音樂本就有了獨特記認,從粵曲到劇集主題曲到K歌方程式,都成了香港的noise(噪音)與nostalgia(懷舊)。專輯還有本地政治的指涉與諷刺,如強逼下一代和諧唱這是美好世界的跑調、新聞不義太多而無法承受的壓迫感。

siu2【荒謬世紀】則聽起來爽朗痛快,《be water》歌曲名字,除卻不言而喻的心意,也準確傳達樂器間轉換(箏與結他)的靈活。前述江逸天鬱悶地奏出城市的陌生,siu2則笑對城市的邪惡、世代之荒謬,將其化作怪雞混搭的樂章,盡情戲弄一番。

有時都會想,聽着純音樂的藝術表達,是否該伴隨着創作起名及文案的解讀?一切嘗試理性建立音樂之間脈絡的意圖,不論是關於城市、身份等政治議題,都可能只是方便標籤,卻反過來被其凌駕於自身,失去音符的純粹,本來不隸屬任何意義之下的自由。像Joyce Cheung張貝芝隨心分享個人喜愛和信仰的【set loose】、Virgin Vacation假日貞操那過癮地轉拍帶聽眾飛馳的單曲《5 step》,都在作品的編曲內(前者是鋼琴、後者更是跳躍於樂器與電子音效間)展現擺脫既定框架,追求某種超越的昇華。

Tjoe Man Cheung x NTBM 朱文長與頭號陣容的【#mixtape】帶着鮮明音色,不同樂器碰撞的火花,在為現代都市生活配上一篇篇即興多變的當下樂章。活力飛揚、自由跳躍的流暢過渡,乃沉浸在聽覺的享受,不需理性思考,回歸身體動作條件反射的認同(隨之搖着頭、擺動手腳)。不過其接近尾聲突如其來地切入《quietness》,有種想發聲卻被要求消音的掙扎,後段一再拉長的悲鳴是在尋問活力城市背後所失去的甚麼嗎?只是終曲《#Pickupjazz》似又再若無其事地嬉戲起來。想來起首《intro》與 Michael Jackson 《Thriller》(evil lurking in the dark)的微妙相通又是巧合還是箇中有所暗示?

之於【#mixtape】的從容,Patrick Lui 雷柏熹爵士大樂團的【sonder】則像蒙上一層壞天氣的灰暗底色,而內蘊始終是連結本土與國際身份。改編愛爾蘭民謠《Danny Boy》最為出色,首先是音樂本身滲透的濃厚懷鄉色彩,次之是愛爾蘭國民會視這曲式為其爭取獨立歷史重要一頁的見證,置於香港脈絡,自是百味紛陳。

也許再純粹悅耳的音樂,真誠的藝術少不免與時代扯上關係。海島小輪進駐商場音樂的聖誕主題《Visitors》也不甘只是功能化的背景音樂,節日氣氛不一定要熱鬧歡愉或溫暖人心。香港人向來行色匆匆,講求效率,聽一段沒有歌詞的音樂往往欠缺耐性,然而在2019抗爭、2020抗疫的洗禮下,這不一樣的節日曲目或能給予走在大商場的朋友一些點滴與漣漪?

海島小輪首張唱片貼近小市民生活,後來的專輯【Telescope】轉而面向大自然,格局的提升,不礙其流露對社會的關懷,如自然科學引申至港人移民潮的《不回歸線》、不同時區下抒發對612感慨的《12小時之後 ~ 在地球的背面》等。綿延的樂曲中,對木棉樹、霧、雨……所有微細不言說之感受,又何嘗不是香港情懷的體現? Vanish【Seen / Unseen】也有以自然為題的作品,跟城市景貌交錯上演,擷取靈感於香港,投放到音樂則可輻射到全世界。

在浩瀚的反送中運動裡,始終難忘當初推動攬炒論述,英美港盟集會那晚上,黃之鋒說出一句:「香港是國際的香港」,延伸去說明,本土要立足,就不應忘記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定位。純音樂的交流本也就有跨越地域的優勢,因為聽音樂是普世共通,沒有地道語言的阻隔,於是海島小輪的新派室樂、siu2的中西混合、朱文長跨國合作的即興爵士、雷柏熹取材不同文化背景等,正好提醒我們這裡東西文化交匯的獨特之處。

結語

本地純音樂單曲及專輯的質量於2020年度皆見重大突破,衝擊着大家欣賞香港音樂的審美及品評標準,也在擴闊樂壇的視野與境界。樂評選現有準則未必能盡涵蓋優秀的純音樂,坊間亦鮮有對這批創作的詳盡介紹,就在此拋磚引玉,望能激起樂迷更多的反響。這兒未必能覆蓋整個版圖,剩下的就待有心人持續發掘。

最後總結本文提及的本地純音樂創作:

2020重點推薦專輯/單曲列表(排名不分先後)

林鈞暉、陳玉彬【幻愛】
林二汶 Eman Lam【金都】
Mike Orange【歎息橋】
more reverb【asterism】
Vanish【Seen / Unseen】
海島小輪 Sea Island & Ferry【Telescope】《Visitors》
hirsk【噪噪噪噪切】
Olivier Cong 江逸天【City Of Strange】
Cy Leo 何卓彥【Angel And Demon】
Jason Kui【Naka】
SIU2【荒謬世紀】
Joyce Cheung 張貝芝【set loose】
假日貞操 Virgin Vacation 《5 step》(2021已推出同名專輯)
Tjoe Man Cheung x NTBM 朱文長與頭號陣容【#mixtape】
Patrick Lui 雷柏熹爵士大樂團【sonder】

*本文為香港樂評選 ‘ 2020 年度總結 而寫。

香港樂壇 2020 年度總結 暨 十年誌 – 真理與自由

#香港樂壇十年誌 2010-2019
#香港樂壇2020 年度總結

「你們必曉得真理,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。」(約翰福音 8:32)

十年間的中港矛盾,引申到守護本土文化、語言與地方; 多年來的記念六四; 2012年反國教、2013年支持港視得到免費牌照、2014年雨傘運動、清場後的傘落社區、2019年的反送中到攬炒議程,經歷這麼多的積極行動與後遺失落,我們為何持續地堅持? 當中推動我們的是什麼? 我們希望生活於一個怎樣的世界?

我想,首先是對真理的執著。看到社會處事不公不義,既有制度竟然不能確保正義的申張,手執權力的人竟然歪曲真正發生的脈絡與是非,身邊好些朋友、同事、網民、傳媒們竟然不分黑白,相信官方抹黑、虛假指控,從而衍生表明來龍去脈的渴求。

721的不見人,演變到日後對受害者 (柳俊江、林卓廷)人格謀殺的意圖,還動用公權力去嘗試改變公眾對事件始末順序的觀感,否認直播看到的赤祼真實; 831的打死人,則只可能是傳聞,因為堅決不公開閉路電視片段,反而不斷增強打壓權力不讓市民、傳媒到太子港鐵站,連日後的紀念都容不下,是為掩蓋發生過的不公道濫權暴行。721、831 這六個數字是一大堆深層問題的具象與標誌,將香港這個城市潛在的腐朽,挖了出來為人們所看/聽見。

方皓玟《人話》將真實畫面剪影化,黑色背景的線條刻劃,連同電子樂走調變奏,結合環境音效的壓逼,扼要點出2019年眾多刻意埋藏與顛倒真實的荒謬現象。官方帶頭說謊造假,公眾失去信心,從此懷疑所有人所有事,社會互信因而崩潰,人話變成各有各說法,再不認為有真相的存在,這正是歌詞所寫「真相經已失了蹤」最可悲可恨之處: 世界應當有客觀真相與真理,人們卻不再去尋覓、發現,只剩對自己最有利一套說法,還跨越不同政見的派別,成共同人性的崩壞。

跟著是如同2019最初的口號,我們希望居住的地方,還能有人們免於恐懼的自由,可以表達自己所想所感,而不用顧慮後果。顯然這也在2019年眾多不公義中展示何其脆弱,一碰即碎的狀態。機師說一句「香港人加油」被解僱; 空姐臉書私下發聲亦同一命運; 香港藝人支持社運就要被封殺。

踏入2020,香港人連絲毫可以置身事外的幻想都應破滅,國安法殺到,將「光復香港、時代革命」口號掛上顛覆國家標籤,彷彿說句話就如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唸咒語般,國家就會倒下。香港人過境台灣竟被中國綁去,然後讓他們不見天日般囚禁達數月; 警察濫捕、律政司濫控,眾多市民未被審訊先被囚禁,鐳射筆變攻擊性武器,家居廚品帶出街就是有意圖破壞社會秩序,既是違反我們對常理的認知,亦是侵犯了人民日後上街的自由,因為害怕無故被亂砌罪名。

在如此時勢,Serrini 的《網絡安全隱患》肯定是代表2020這一年的作品。本來是她2019年個人的經歷轉化成創作,她在奪金音獎後擔心大學的言論,讓她親身成為了中國的「網絡安全隱患」; 然後再一次,時代趕上了流行曲,《網絡安全隱患》發表後,香港全城陷入國安法的討論,從提出到落實,香港完全無機會申明自己權利,就被強行安上這套金剛箍,還要被硬插造數街站百萬人簽名的假象。於是「請抱緊壓迫裡的你的我的網絡緣分」成為了我們集體共鳴的呼聲; 「令你令你令你令你令你感覺很安全」這向蔣志光經典致敬的歌詞成為了本年度反諷關鍵詞,「國安法令人們感覺很安全,令國家很安全」是官方的說詞,也是人民的詛咒。

《網絡安全隱患》被包裝成無殺傷力、仿80年代舞曲的懷舊娛樂,加上當年還未流行的網絡用語,這混合品種的外衣,將不安與絕望的情緒化作手舞足蹈的節奏與律動,是明知末日將近、無法避免/阻止之下,不如收拾心情開派對狂歡一場的心態。

INK的Remix版本,則更添這種難掩傷愁、暴風雨欲來的情境。波盛的聲音、具年代感的編曲細節帶我們穿越時空,回到那個大時代。1984年,既是因 George Orwell 著名小說而引申的獨裁暴政聯想,也是香港淪陷命運被決定、中英聯合聲明簽訂的一年。香港歷史上首次鐵路出軌是1984年 (同時是淑芬首次發現男友出軌),對上一次是2019年,如同宿命重複所佈下的結。

以不同表現形式唱著我城隱患的方皓玟與Serrini,是兩代唱出自我的唱作女將,都已得到高度關注,我們且不要遺忘還有女聲也真誠地表現當下網絡世代生活的困惑,王嘉儀的《殘》專輯繼續前作《Quarter》人聲與科技抗衡/協調的聲音表現實驗; DAWN的單曲《當代生活指南》則從文青小清新曲風突變到嘈吵迷離,完成揭開假泡沫,直面混亂真實的批判。

2020 結算到此,還看2021,繼續堅持,繼續掙扎,珍惜你我緣份。

備註:

網絡安全隱患主要內容摘錄:

– 利用網絡進行顛覆和滲透活動。

境外一些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,採用網路這個新的介體進行顛覆和滲透活動。一些論壇上不斷發現一些違反我國憲法和法律、違反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,攻擊我國政府、我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言論,嚴重威脅了國家的安全。

– 利用網絡造謠煽動。

針對一些容易引起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造謠生事,惡意炒作,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。

– 利用網絡滋眾鬧事。

指一些網民以社會中的一些小矛盾為由,在互聯網上召集群眾舉行一些集體性的對抗活動,這是一種新的社會安全隱患。近年來,公安部門發現網上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,而且規模呈上升、擴大的趨勢,涉及領域廣泛,行為激烈。

– 利用網絡組黨結社。

民族分裂勢力通過網站發展成員,進行思想激進的宣傳煽動、甚至傳播製爆製毒等恐怖犯罪方法。

餘情/輿情無謂再講:

輿情員是中國一種特定稱呼,是指受僱去發表擁護中國政府(或相關部門)的內容,圍攻批評政府的網絡聲音,或採取其他網絡傳播策略,來試圖達到影響、引導和製造網絡輿論的目的。普通網民常以「五毛」去諷刺他們每發一文「能賺五毛錢」。另有「小粉紅」、「戰狼」等別名。

香港樂壇 2020 年度總結 暨 十年誌 – RubberBand

#香港樂壇十年誌 2010-2019
#香港樂壇2020 年度總結

「生活模仿藝術,遠超於藝術模仿生活」王爾德在《說謊的式微》曾寫下的台詞,似乎也能用於香港的流行曲。2011《六月飛霜》似是2012年李旺陽被自殺的預示; 2011年尾作為港劇最後光輝的《天與地》片尾曲《年少無知》用在2012年反國教,謝安琪籌備《Kontinue》時還未爆發傘運; RubberBand 的《未來見》於2018年面世,也不曾料到這三個字,會連結2019年的抗爭脈絡中。

2019年8月16日遮打花園的「英美港盟,主權在民」集會,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闡述攬炒的概念,當中宣傳片就選了《發現號》作代表; 《未來見》的廣泛引用則是源自2019年6月30日,有年輕人在有煲底之稱的立法會地下合法示威區,爬上高台說出一句: 「希望有朝一日,我哋可以除低口罩相見」。「煲底見」的約定,跟《未來見》所唱的寄望一致,於是這首歌成為了並肩作戰卻不曾相認的手足情感載體。

2020年RubberBand 帶來了《i》大碟,當中必然有為反送中而寫的《漫長》,延續給香港人的鼓勵,但更得我心的自是編曲更澎湃喧囂的《每道微小》。相信RubberBand選擇於出碟前夕將這首歌曲派台,也是他們對其作為整張專輯的點題歌曲的重視,那MV所出現的小象動畫,亦同是《i》封套設計意念。MV中象作為可愛卻強大的符號、MV取景地點的暗示、到最後象與象之間分工合作的運輸鏈,配合喇叭廣播的聲效、6號調皮卻堅定的演繹,各樣細節點滴的協調,就拼發出偉大的作品。「每道微小」後的一聲 Hey,磁性與感染力好比《未來見》的那句「回」音,意韻無窮。

《i》是次走大樂團樂風 (Big Band) ,其生活題材及調性的多元在這種演奏格式下更顯豐富,甜蜜的、史詩的、嘲弄的、醒神的元素兼具,可謂「耳不瑕給」,同時保持其大路、通俗。參與《i》製作的雷柏熹這一年可算大豐收,除RubberBand外,年頭還有與林奕匡製作的《Finding Charlie》,濃厚的爵士元素置放於林奕匡的旋律上,極有新鮮火花,對比《i》變革得更徹底,是林奕匡不論樂器演奏及聲音演繹皆最圓渾成熟的一張唱片。雷柏熹主理的樂團 Patrick Lui Orchestra 年底也推出了原創專輯《Sonder》,則是更低調、更細膩的純音樂表達,與《i》的搶耳鮮明、《Finding Charlie》的苦澀乾涸,對照出三種不同味道的享受。

香港樂壇 2020 年度總結 暨 十年誌 – 撒野作風

#香港樂壇十年誌 2010-2019
#香港樂壇2020 年度總結

草根本土、年輕世代,兩個被香港當權者無視的關鍵詞,近十年在坊間一直是焦點所在,香港樂壇的主流保守當然也難以迎合這大潮流,促成獨立廠牌冒起的時機,箇中最精彩、最有稜角的當數撒野作風。

2017年6月,當滿島光於香港拍攝的MV正式發表,得到盛讚「想不到香港可以拍得這樣美」後,第二天就迎來《火炭麗琪》作出本地年輕獨立音樂的宣示。香港城市的美學,不需借助外遊者的眼光,只需活在其中的我們捕捉到日常生活的動態。急促切換的畫面,與這城市人來人往、講求效率的節奏相結合,就是MV中的朝氣活力,同時《火炭麗琪》亦見豐富的色彩配搭,不是後期加工,正是香港原來就是多姿多采的底色。

視覺表現讓《火炭麗琪》走紅之外,其「陷阱」(Trap) 音樂風格走到大眾跟前,也引來一陣驚訝與爭議,有「香港也能創作這類迷幻風」的驚嘆,也有「這種垃圾都可擺出街」的指罵。主理《火炭麗琪》的,正是撒野作風始創人 YoungQueenz,而他的成就絕不止於將吸毒死巷文化複製到香港市場,若有聽他的個人專輯,可見其對世界、人生的觸覺,以及他廣納不同聲音、類型的嘗試。

他本人於《火炭麗琪》後「神隱」良久,同時2019、2020年因著抗爭運動與疫情帶來重大社會變化,讓其2020年的新作《神隱》超越了之前所探討的領域,所說唱的對象從內在的自我到匿身自然、超越存在的神靈,情緒亦比從前更立體與飽滿。

《神隱》所牽涉上帝的概念既有基督教中聖經的描述,亦見日本泛神論的影響 (專輯名字正源於此,是宮崎駿《千與千尋》的英語片名),樹林、河水、山頭都有守護精靈一類。於是《肋骨》既有神從男人拿下肋骨後,有了女人誕生的典故,同時有向女神崇拜的意味。那詭秘的女聲是出於自己,還是來自於神? 《幽靈! 幽靈》女聲頌吟韓文 外語),然後男聲如同失控的釋放,可聯想到南韓靈恩教派的聖靈降臨特會體驗,但樂器卻像道教渡陰魂儀式的連結。那些驚喊到底是接通了聖靈的觸動,還是誤碰惡靈的恐怖?

貫穿全張專輯的矛盾,正是人與上帝的親近與疏離,以及對罪惡的厭惡卻不能擺脫。痛苦時感受到祂的存在,麻木時卻不知祂到了哪裡。人因犯罪 (《蛇果》) 離開了神,落入塵世受情慾之苦,不知從哪可尋覓重返樂園的通道。所謂 Lost in translation,是人失卻與神聖的自然/上帝溝通之法,是人從原始自然到現代文明的靈魂墮落。聖經中記載巴別塔的故事,也是源於人想自高為神,才得到神變亂語言的懲罰,讓我們有了民族之隔,再也無法理解彼此。

我這一年間的心路掙扎,似乎都可在《神隱》的哲思中找到共通。地上不義之事太多,人不禁要問這地方及其人們為何被神所離棄。我們是在何時失落了上帝的祝福? 沒有了上帝,我們將希望轉向彼此,卻發現眾多難以說清的誤解,進而衍生欺騙背叛,變得難再互信,然後惡性循環。這一切現象都是《神隱》的命題,而專輯的音樂就是我們賴以鎮痛的詩篇 (見諸《告白》的安慰),生存下去的正能量不是盲目的樂觀,而是對仇敵想撃沉自己的堅決反抗。藝術作品不止是表達自我,還是對靈魂內在、世界外在的真理、真相的追尋,YoungQueenz的《神隱》就是一大印證。

《神隱》的宏大與沉重超越了流行樂的格局,跟《火炭麗琪》大相徑庭。這一年度若想找到後者抵死、惡搞、市井、玩味的態度,就聽撒野作風另一成員 Room307 有份組成的五人樂隊 : 南洋派對的同名專輯吧。

《BMUU》跟《火炭麗琪》一樣有寫毒品的元素,創作角度卻更體貼港人常遇到的服務效率問題,跟連登第一屆名畫命名冠軍《漏單》一樣,暢快淋漓地表現等待不耐煩的慨憤。《美之》的故事寫得更有畫面,還添上少少鹽花,音樂推進更有力度與層次,一路鋪陳到結他彈奏、鼓敲撃的節奏、喊著BB的雜音反饋交叉泡製的戲劇高潮與轉折。

南洋派對說到尾就是撐本地小品牌,反連鎖大集團的精神,就像電影《夜香・鴛鴦・深水埗》一樣是充滿特色的港式雜錦拼盤,製作粗糙,有如大排檔的生猛獲氣,嫌棄的會覺下流骯髒,喜愛的會高呼「咁先夠原汁原味!」!

YoungQueenz 、南洋派對,聯同之前提及的 The Hertz、Hirsk、Tomii Chan,寫下2020獨立音樂專輯精彩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