搖滾的抗爭 – 《睜開眼》後的《機械人》

robots

Beyond之後,香港樂壇很久沒有一隊樂隊,可以打進主流市場,
因此可以理解,五年前,RubberBand 與 Mr. 的出現,讓樂迷們燃起了希望,
只不過,要在香港繼承家駒的搖滾精神,需要的是,長期的抗爭。
然而,身在主流,簽下大公司的經理人合約,
自然就受到商業的因素影響,與自己意願相違背的兩難情況,就難免需要妥協。

一年前曾經為香港新一代的組合與樂隊寫過介紹,題為「獨立清新 生活搖滾」。
當時的說法,現在看來也貼身,
對於 RubberBand 在《Easy》大碟中的《睜開眼》,
曾論道:

這是一次覺醒,曾經迷信過風光依舊, 如今是否還要繼續不聞不問, 只看飯碗做人?
《睜開眼》正是時代之歌.

只不過,除了﹐RubberBand是從一開首就有大公司賞識外,其餘三個音樂單位都是從地下開始的,
不計C Allstar的組合身份,及其廠牌私人國已歸東亞唱片旗下,
餘下的Kolor及Supper Moment,仍然是獨立自資,但也逐漸吸納到一群忠實支持者,
所以在此,其實好應該問一道問題:
在現今網絡平台盛行的新世代,是否還需要舊式的大唱片公司營運模式去推廣知名度?

以前沒有互聯網,Beyond沒有選擇才要主打《真的愛你》來廣納聽眾群,
才需要參與遊戲節目,拍攝青春片來讓更多人買他們的專輯;
但時代轉變了,成名已不需要電台電視台支持,
且看Tonick的《Last Christmas》,在Youtube的高點撃率讓他們得以推出實體專輯;
又看Kolor的”Law of 14″計劃,不知不覺都維持了三年之久。
現在香港的樂隊,要從地下走入主流,還有大靠山的需要嗎?
甚至換個看法,在真正百花齊放,無所謂天王天后的年頭,地下主流有這麼二分嗎?
真的有需要為了主流,讓自己失去個人選擇權,被逼身不由己嗎?

另外,請大眾及傳媒放心,香港的新一代搖滾,並不會後繼無人。
當下並不再需要一隊半隊具代表性的樂隊,去統領搖滾。
若然去年《睜開眼》曾經使樂迷亢奮過,今日更不需杞人憂天地說「搖滾已死」,
年頭有獨立樂隊召集大唱「許冠傑式」地道賀年歌
上個月有葉世榮請來不同樂隊一起紀念家駒的《薪火相傳》
在剛過去談論得鬧哄哄的一星期,也有Supper Moment獻上貼近時勢的《機械人》。

總是相信,要了解一隊樂隊的理念,是該從其作品去感受的。
從生活出發,向來走簡單輕柔抒情路線的Supper Moment 一改風格與唱法,
過場的編曲注滿警號的聲音,就是去喚起,沉睡的靈魂,或被販賣去的靈魂。
明顯有別以往作品,較突出密集的鼓聲,營造出沸揚狂野的節奏,
在第一次副歌後故意省略了最後一個「吧」字,就表現得更灑脫,更堅定。

填詞上當然充滿火氣,人與機械人的基本分別,就在於思想與情感。
拒絕當機械人,就是拒絕只是執行指令的惰性,那就是靈魂醒覺的本意,
若然《睜開眼》是要張開眼睛明辨是非,
那《機械人》則是要撩動開口,去發聲,因此要行動,
不論是訴諸言論、吶喊、幽默、舞蹈,或是單純地去付出愛與關懷。

Rock & Roll never dies!
搖滾的火棒,會繼續傳承,
不要只當機械人,守好本份,
安坐等頒獎後成了棟樑,就被歸邊順服。
《機械人》的面世亦正好提醒我們,眼界耳界要擴得更闊,
若只認定一隊樂隊為後Beyond時代的搖滾精神代表,
那就太狹隘,也把特定單位看得太神聖了。

延伸分享:
記住過年齊人 正野就發生
新年大快樂 樂隊大召集
懷念家駒的不同形式
香港樂壇這一代 – 獨立清新 生活搖滾

Leave a comment